近日,全国城市更新科普创新设计大赛终评会在武汉平和打包厂旧址举行。大赛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指导,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主办,誉城集团所属民用院承办,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以及武汉城投城更公司协办。
作为第九届城市更新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城市更新科普创新设计大赛面向全国高校学生,专业设计院所团体单位和个人征集城市更新创新设计方案,旨在通过竞赛形式广泛传播城市更新理念,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社会公众对城市更新的认知与参与度。
大赛分为专业组和学生组两个赛道。自2025年6月30日活动启动以来,共收到全国64所高校学生294份报名、作品;收到全国专业设计院所团体单位和个人30份报名、方案。
经初评专家组评审确认,129件作品、方案(其中专业组14件,学生组115件)进入终评。终评会上,来自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遗产保护、景观生态等领域的9位专家,从创新性、实践性、科普性、文化延续性与技术可行性等维度,对进入终评的作品、方案进行综合评比。
本次大赛专业组以“激活·织造——滨江工业遗产的活化设计与生态再生”为主题命题,这一命题源自武汉城投城更公司正在实施的“洪山区白沙滨江产城融合片B-4项目”。该项目位于长江南岸,一线临江,是武汉市两江四岸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组以在城市建成区大于0.5公顷的用地范围内自选命题,围绕历史文脉延续、社区空间再生、低碳技术整合等方向,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实践价值的解决方案。
本次竞赛经专家组严格的初选、终选环节,最终评出专家组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及佳作奖3个,学生组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0个及优秀奖49个。
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专业组的获奖作品回应了设计任务书要求,通过工业建筑再利用,融合住宅与商业功能,助力打造滨江产城融合片城市更新项目,为武汉市城市更新提供有益借鉴。学生组的获奖作品整体质量高,涵盖历史街区、城中村、工业遗存、滨水片区等多种空间类型,聚焦老龄化、儿童友好、非遗保护、社区共治等议题,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的扎实思考与多元探索。
▲评审会现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城乡历史环境再生研究中心主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常青表示,“学生组作品尤为亮眼,反映了活跃的创意思维与对城市发展的鲜活思考,整体水平超过预期。专家组在评审中保持严谨态度与敬畏之心,以专业标准审慎研判,最终选出了契合期待的优秀作品,为后续赛事的规范化开展开了个好头”。
“城市更新在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主题和任务,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和途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赵元超点评说,“设计单位在城市更新改造实例中,可以将好房子、城市更新和建筑设计统一起来,实现城市更新与设计的深度融合与价值共生。”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褚冬竹表示,“学生组呈现出较高的整体水平,参与面广、类型丰富,充分反映了在城市更新时代下,各院校对设计课程教学目标、选题内容及技术方法的积极转型。”
作为活动承办单位的誉城集团所属民用院负责人表示,扎根武汉七十余载的武汉城投民用院,坚持深度参与城市更新工作,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与更新。希望能通过本届大赛,评选出一批兼具前瞻性与实施性的优秀方案,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城市更新领域注入新动能、开辟新路径。
▲专家评审组和活动组织各方合影
本次大赛评选出的获奖作品,将呈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批复后对外公布,在10月18日上午的第九届城市更新大会上举行颁奖仪式。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委员会专职副秘书长刘发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委员会副主任程世丹,武汉城投集团副总经理,誉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小南等出席会议。